新聞

2023年10月
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東華三院李潤田紀念中學 - 2023年10月
多元課程 啟迪智慧 提前探索志向 成就明日精英
東華三院李潤田紀念中學以「勤儉忠信」作為校訓,致力為社會作育英才,積極推動STEAM 及英語教育,為學生裝備相關知識與技能,啟發學習興趣。同時,學校重視發展資優教育,安排各式的課外活動、校外比賽、商校合作、境外交流等,幫助學生發掘潛能,引導他們提前探索未來路向。曾詠珊校長致力提升學與教效能,打造學校成為一個讓學生展示才華的平台,每天抱着愉快的心情投入學習,實踐正確價值觀和態度,朝着目標成就未來夢想。
全校參與創科教育 誘發學習興趣
曾校長自 2020 年到任至今,她直接點出該校學生的特點——純樸、守規則、有禮及虛心受教;同學擁有良好的品德素養,使學校以至整個教學團隊能夠專注推動課程發展,特別是強化STEAM教育及英語學習兩大範疇。目標是在全校參與的模式下,不止為學生奠定堅實的知識基礎,更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,以迎接創新科技帶來的發展機遇和挑戰。
學校循序漸進地推動創科教育的發展,加入視覺藝術元素(Visual Arts),擴展為 STEAM教育,照顧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。曾校長分享,學校大門的三米高大型壁畫是 STEAM 的教學成果,該壁畫由本地藝術家與學生共同創作,並結合擴增實境(AR)技術,帶來嶄新的互動式藝術體驗。只要在壁畫前使用電子裝置,螢幕便會顯示不同的數碼資訊,包括學校特色與地區元素介紹等。學生從中能學習使用科技媒介,結合編程知識,呈現藝術成果。
STEAM 教育多管齊下 代表香港征戰世界比賽
為了使學生深入學習創科知識和技能,學校於初中增設創科教育科,課堂以小組形式進行,教導同學認識各種創新科技,例如人工智能(AI)、虛擬實境(VR)、航拍機(Drone)等多元化主題,並給予他們動手實踐的機會,從中訓練創意解難能力。曾校長表示:「相關課程大大提升學生對數、理及科技的興趣,對銜接高中的相關課程有莫大幫助。近年有更多學生於高中選修 ICT(資訊及通訊科技)及理科科目,而修讀M2(數學延伸部分)的同學亦每年遞增,配合社會發展趨勢,以及對科技專才的需求。」
此外,學校積極安排學生走出課室,從活動、培訓及賽事體驗等多方面吸收知識,應用所學。例如:每年一度的 STEAM Fun Day 是學校的重要日子,學生可以藉此認識日常課程以外的 STEAM 課題,擴闊知識層面。在學校的協助下,學生組隊設計及使用編程控制機械人,並參加校外比賽與國際同儕切磋交流。曾校長笑着說:「受訪之時,學生們正代表香港到丹麥參加 WRO 賽事(國際奧林匹克機械人競賽,World Robot Olympiad),在世界級舞台展露才華。」另一方面,學校近兩年亦主辦灣仔區機甲大師(Robomaster)分區挑戰賽,招募小學生參加,培養他們對 STEAM 的興趣,藉此回饋社區,營造濃厚的創科學習氛圍。
開展英文分層教學 貫徹跨科學習元素
作為世界通用語言,學校重視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,增加個人競爭力。因此除了在初中設置英文班外,教學團隊亦推展英文科的分層教學,於高中階段安排英語能力相約的學生一同上課,老師會按照學生的能力水平、學習程度施教,照顧不同學習差異。同時,學校配合拔尖、補底及扶中的教育政策,務求讓學生在六年的中學生涯打好英語基礎。
學校透過跨學科英語學習(Languageacross-the-Curriculum,簡稱 LAC),積極推動全校參與不同的英語學習活動。以本年度的 LAC Fun Day 為例,學校安排所有科目的老師加入籌備工作,由此可見校方對英語學習的重視程度。在活動當天,老師需要聯同高中學生一同舉辦有趣的遊戲,而初中同學在體驗過程中則必須使用英語對答,因此學生十分習慣在生活中以英語作為溝通語言。
學校出色的語言政策使英文科不斷再創高峰,學生在不同的考試和比賽中均取得佳績。例如去年有考生在 DSE 英文試卷考獲 5**,對老師是一個很大的鼓舞;東華三院舉辦的全港性英文作文比賽「Good People, Good Deeds」中,亦有同學進入高中組最後12 強,反映在學校多元的英語教學政策下,學生不但能靈活應用英語,更敢於挑戰自我。
提供平台栽培出賽 助學生發展天賦
學校鼓勵學生善用課外餘暇放鬆身心,發展個人興趣,同時期望發掘同學在課堂內未能顯露的潛能,讓他們盡展所長,及早規劃前程。學校為他們提供平台,透過不同範疇的活動,讓學生展示個人的才華及能力,使他們發光發亮。中國舞素來是學校的強項,惟老師發現部分學生對街舞亦感興趣,因此順應他們的想法及需要,新增相關的興趣小組。射箭、武術等項目也基於學生的興趣發展而陸續推行。
與此同時,學校積極栽培學生參加校外比賽,以校際英文朗誦節為例,每年有超過 100 名學生參加,反應非常踴躍。這正正反映校方鼓勵學生多作嘗試,並給予他們發揮的機會。曾校長表示:「只要學生願意參加,不管得獎與否,老師也會用心指導,讓同學有所得着。」上屆英文朗誦節便有兩位學生成功奪冠,出色的表現突顯了學校師生們的努力。
積極推動資優教育 舉辦境外交流活動
學校設立資優教育組,積極推動學生嘗試各類型的活動、校際比賽及國際評估,例如國際英語水平測試(IELTS)、國際聯校學科評估及比賽(ICAS)等。曾校長表示:「資優教育不限於學術範疇,當學校發現學生在哪些領域比較出色,我們會即時作出針對性的支援及輔導,帶領他們參加不同比賽,建立學校的人才庫,幫助學生發展潛能與天賦。」
此外,辦學團體給予學校大量資源,包括提供獎學金獎勵學生,讓他們有機會繼續升學,甚或到國內及海外繼續學業。學校亦積極參與東華三院舉辦的多個境外交流團,例如參訪內地姊妹學校、東華三院學生大使交流團等等。校內亦提供多個海外交流機會,如新加坡交流國情教育、日本體驗當地文化、蘇格蘭交流英語學習等。此外,Hong Kong Scotland School Improvement Partnership(HKSSIP)計劃的專家也到學校探訪,了解英語教學的情況,給予意見,進行專業交流。學校期望能擴闊教師的專業知識及技能,以增潤學生學習經歷。
商校合作計劃 初中引導志向佔先機
有別於傳統在高中階段才安排職志輔導,學校採取「逆向生涯規劃」策略,儘早向學生提供升學途徑與擇業資訊,從中一開始推行一系列活動。 其中商校合作計劃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,帶領學生走出課堂,放眼世界,迎接未來的挑戰。例如學校的「生涯規劃探索中心」獲陳書賢先生捐贈兩台飛行模擬器,讓學生有機會模擬駕駛飛機。學生又獲安排到不同機構參觀,甚至擔任短期見習生,親身體驗不同職業,藉此探索未來發展的方向。
曾校長補充:「生涯規劃有助學生認真思考從事不同行業需要具備的知識和技能。透過認識以至接觸不同的行業情況,學生會在學校的指導下提前訂立志向,升高中時便能夠選修相應的學科,對將來投身心儀界別更具優勢。」此外,學校亦相當關注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,例如非華語學生,因此不論在推行國情教育,抑或生涯規劃上,都會為他們擬定針對性的支援計畫。
設陽光電話溝通專線 鼓勵家長參與活動
學校深信家長支援對學生的全面成長不可或缺,因此十分重視與家長建立緊密聯繫,不但於初中設雙班主任制,更安排班主任在開學初期及中期與家長進行雙向溝通,設立「陽光電話」,關顧學生的學習及成長需要。例如過去有家長反映學生上學路途遙遠,擔心影響孩子學習的積極性,在學校資源允許之下,遂開展校巴服務,接送有需要的學生。在此,曾校長特別感謝家長教師會反映家長意見,達至家校合作。
與此同時,學校積極推動家長參與校內活動,幫助他們掌握子女的學習情況,包括安排家長日、個別班級的家長面談、講座、畢業禮,以及特別為中六級而設的打氣活動等不同場合。同時,學校亦增加陸運會、水運會等親子活動,邀請家長一同見證學生在不同範疇的發展。在剛過去的運動會上,就有超過70名家長到場支持,當中不少家長更參加親子接力比賽,與同學一起享受比賽的過程。
家校齊推正向教育 關愛下茁壯成長
學校致力承傳東華三院的辦學精神,着重發展學生身心靈健康,在學校及社群中能夠全情投入、努力不懈,達至人生目標。學校為此從家庭層面積極推動,為家長舉辦講座,以中一家長日為例,老師在會上鼓勵家長對子女多加讚賞,以及分享不同正確的管教方法,幫助家長以「正向回饋」的方式引導學生。
從學校層面而言,校方設立價值教育組,負責籌辦不同計劃,培養學生建立正面的價值觀,並身體力行作出貢獻。其中「潤田大使培育計劃」結合校本活動,指導學生以長帶幼,幫助其他同學適應學校環境及學習文化,從而學習關愛他人,培養同理心與責任感,並收承傳之效;學校亦開展了多「資」多「才」計劃,由老師向學生傳授為人處世的道理,在學習過程中與學生同行,以讓學生實踐正確的價值觀與態度。
曾校長表示:「我十分欣賞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,而家長亦非常願意到校參加活動,踴躍程度是我前所未見。在過去的中六畢業禮上,除了學生的父母外,連爺爺、姨姨等也參與其中,令場面更見溫馨、感人。我衷心感謝教學團隊的付出,以及家長的支持和配合,使學校的政策及相關活動能夠順利推行,成就學生成為社會的棟樑。」